目前国内外主要
回收液晶屏驱动IC厂中,日商日亚化(Nichia)坚持不上市的路线,仅每个会计年度在日本财政部公告自身财报,在产业地位上高居全球第一,但是日亚化以自然人为主要股东,目前股东只有300多位。公司将继续拓展移动互联平台的范围,进一步推行全业务的互联网化发展,最终成为物联网时代的智慧物流运营商。前面几个月,公司曾两次停牌,筹划在新能源汽车、互联网领域的收购,虽然最终并未成功,机构询问后续有何打算?还会继续吗?回收液晶屏驱动IC企业称,行业去年发布了战略发展规划纲要,公司一直在积极探索以各种方式进入新兴、高增长行业,以期迅速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
与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同步的是,回收液晶屏驱动IC在技术突破的基础上市场比例提升,进一步压缩了行业产品单价空间;2014年开始小间距LED异军突起、在超高端市场形成了一定的竞价压力,再次对市场利润空间落下牛刀。这种市场竞品技术的选择性冲突,加剧了本已经处于“相对过剩”和“低谷”中的行业下滑速度。分析这一轮行业低迷,可以得出如下模型:即回收液晶屏驱动IC视听行业的增长依赖于宽松经济环境下,特备是宽松货币(或者宽松的财政政策)环境下“基建投资”的增长。在经济“去过剩阶段”,或者货币紧缩阶段,大屏市场则呈现出下滑趋势。
据台媒体报道,在GDP陷入7%保卫战之下,但经过今年此番飙涨,海峡两岸在回收液晶屏驱动IC的竞争市值上洗牌,大陆资厂市值普遍超前。陆股在这一轮重挫之下,冲击大陆液晶屏驱动IC股雷士照明、华灿光电仍持续停牌交易中,而已经恢复交易的液晶屏驱动IC也多半持续下跌走势,不过就市值角度来看,大陆指标液晶屏驱动IC股市值在陆股平均本益比垫高之下,市值与台厂拉开差距。以三安光电、木林森为例,市值已经达人民币465.93亿、134.15亿,折合新台币约2,329亿、670.75亿,对照晶电、亿光的263.26亿、159.5亿,市值差距不小;而与美商科锐(CREE)的市值27.8亿美元来看,约在新台币834亿元,三安光电仍旧大幅超前。
现在有一些回收液晶屏驱动IC企业嗅到了这个潜在的商机,并着力推动了这个产品在应用市场端的运用,相应的一些产品已在一些工程中得到了应用,也体现了该产品在应用端的价值潜力及巨大的市场潜力。如奥蕾达推出的玻璃橱窗屏,壹品光电的小尺寸玻璃屏,晶泓光电的大面积的led透明屏等。显然,透明液晶屏驱动的出现给液晶屏驱动应用带来了相应的补充,但是在其市场价值没有充分展现之时,也谨防如小间距液晶屏驱动一般,产品还未成熟,且回收液晶屏驱动IC市场并没有铺开就已进入了惨烈的恶性价格战中。早在2012年,美国市调机构Displaybank发表的。
回收液晶屏驱动IC是户外广告业数字化转型重要的阶段性产品。降低或消灭户外广告大屏的空置率,已经是十分迫切的任务。制造业与媒体业呈正相关,这里面既有屏幕媒体商现有的时段闲置,也有屏幕制造商未来的产能闲置。因为这不仅涉及到我国户外回收液晶屏驱动IC广告业能否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增长的问题,也影响到我国花重金买下全球大部分LED芯片生产线会不会很快打了水漂的问题。最近一些迹象表明,美国、日本、欧洲与韩国已把未来数字屏幕发展的重心转移到OLED上了。中国人能否在回收液晶屏驱动IC上富有成效地玩出新感觉(而不是让人嘲笑只会承接落后产能),也关系到 Made in China (以及中国资产与中国资本)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