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国
回收液晶屏驱动IC企业数量较多,但规模普遍偏小。除了规模较小之外,目前国内液晶屏驱动IC的产业链也不完整,关键环节往往缺失,面对德国、日本、美国的专利问题时,国内液晶屏驱动IC企业不得不绕路而行,另辟蹊径。据悉,日本显示器制造商JD和夏普有可能最先受到来自苹果的订单,而三星和LG此刻正忙着生产AM液晶屏驱动IC屏幕。苹果有可能会在部分设备上率先使用液晶屏驱动IC面板,而在其他设备上会暂时沿用液晶屏驱动IC屏幕。不仅如此,液晶屏驱动IC屏幕要更加省电,这也是变向为续航能力不足的iPhone延长电池使用时间。而且液晶屏驱动IC面板的柔性非常好,这也是为何三星和LG能够推出多款畅销的曲面智能手机的原因。因为智能手表可以连接蜂窝式网络,这意味着消费者可以直接从手表上打电话。
目前,我国已将半导体回收液晶屏驱动IC列入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现在已经形成外延片生产、芯片制备、封装集成、液晶屏驱动IC应用的产业链。在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国内液晶屏驱动IC产业以井喷之势迅速发展。据统计,2009年,我国回收液晶屏驱动IC产业,上游企业有近60家,中游器件封装企业有1000多家,下游应用企业有2000多家,就业人员超过80万人。2009年半导体照明上中下产业的产值为827亿元。高工液晶屏驱动IC产业研究所调研报告显示,如今,回收液晶屏驱动IC已经超越背光源成为液晶屏驱动IC市场增长速度最快的应用市场。到2015年,液晶屏驱动IC在国内照明市场的产值渗透率将达到1/4.与此同时,不少投资机构也看好了液晶屏驱动IC行业的美好前景。在市场的吸引下,很多企业都想占有一席之地。
从全球市场来看,当前回收液晶屏驱动IC的开发主要由日本与欧美厂商主导,台湾回收液晶屏驱动IC厂商占有一席之地,大陆企业在积极探索中,伴随着可观的市场回报,预期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回收液晶屏驱动IC企业开始进入。在国际市场,美国SETi、日亚化学属于先期进入者,近来也有许多后起之秀积极投入布局,包括韩国首尔半导体、LGInnotek、台湾晶电、亿光、隆达、艾笛森等厂商。中国封装大厂鸿利也已牵手深耕回收液晶屏驱动IC市场多年的青岛杰生,进行积极备战。韩国厂商LGInnotek与首尔半导体早前开始投入布局,目前已开发全波长回收液晶屏驱动IC产品,液晶屏驱动以及驱动IC系统应用领域,亦获得IEEE光谱杂志认证,这为首尔半导体在回收液晶屏驱动IC领域中更添竞争力。
目前封装企业所使用的芯片,基本上就是来自于那么几家主流芯片厂。对显示屏驱动IC外延芯片企业来说,资本是其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为了扩大规模效益,芯片企业投资规模动辄几亿元,或购买4英寸及以上价格更高的设备,或加大研发投入。早期由于政府补贴,多地显示屏驱动企业购置MOCVD设备,建设厂房,大面积上马显示屏驱动芯片项目,形成了一批行业龙头。随着政府补贴的逐步退出,新进入者将很难负担能够与行业龙头形成竞争所需的设备支出。一些经营状况不佳的小型显示屏驱动芯片企业,由于缺乏现金流难以进行后续投资将被市场淘汰。随着国内芯片产能进一步释放,芯片市场竞争加剧,进一步压缩了上游企业利润。龙头企业将凭借稳定的客户和较强的议价能力,进一步强化行业控制力,从而形成了稳定的行业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