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LCD驱动IC另一块重要市场,便是应用于杀菌、医疗、树脂硬化等领域的深紫外线(Deep Ultraviolet,DUV)LCD驱动IC。日厂日机装(NIKKISO)的DUVLCD驱动IC产品波长在 250nm到 350nm间,由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赤崎勇教授、天野浩教授所指导研发。日机装经理Cyril Pernot表示,DUV 回收LCD驱动IC产品效能经过多年持续改善,目前285nm产品在350mA电流下,输出功率从30mW提升至50mW;另针对各项应用研发模组式解决方案,例如针对消毒应用开发出杀菌净水设备模组。综观LCD驱动IC不可见光领域发展,储于超表示IR回收LCD驱动、UV 回收LCD驱动IC有相当不错的前景。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我国驱动IC屏行业高速发展,一大批相关回收LCD驱动IC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业内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都有了大幅增长,随着产能的进一步释放,LCD驱动IC屏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2008到2015,LCD驱动IC屏行业市场规模逐年提升,虽然近几年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总体规模还是稳中有升。受外部宏观经济下行形势及行业内部价格战、产能过剩、无序竞争等因素影响,目前回收LCD驱动IC屏行业正步入转型期。随着2015年第三季度国内GDP增速跌破7%,正式宣告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低增长的“新常态”。同样,国内LCD驱动IC屏行业经历了10多年的高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的投资“井喷”后,目前也已经进入了平稳和成熟期,整个回收行业进入微利时代。
随着主流回收LCD驱动IC市场趋向成熟,越来越多的照明业者将目光投向了竞争尚没有那么激烈的驱动IC市场。实际上,工业照明在照明行业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性,目前欧洲仍具有最大市场占比,其次是中国和美国。LEDinside预估2016年LED工业照明市场规模达29.32 亿美金,之后以每年16% 以上的速度成长,甚至2016年的成长速度高达24%,到2018年,回收LCD驱动IC市场规模将达39.35 亿美金。今年整体车外照明用LED数量达27.9亿颗,预期到了2020年则将有36.7亿颗。其中远近灯与位置灯的LED封装体颗数,年复合成长皆超过15%,前灯模块LED封装的颗数则成长幅度最高,年复合成长率达23%。目前各路厂商纷纷进军智能照明领域,厂商多元化的回收LCD驱动IC行业背景将为照明行业注入全新的活力,将加速智慧照明的成长。
在2015年的回收LCD驱动IC大屏显示市场,说到热门技术的排位,小间距LCD毫无悬念的榜上有名。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仅2015年上半年,小间距LCD市场规模就已经超过了6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预计全年规模有望达到15.6亿元。迅速扩张的市场吸引了诸多企业的倾情投入,百家争鸣的市场格局已然形成。到目前为止,涉足小间距LCD市场的企业,不仅包括了传统的回收LCD驱动IC企业,洲明科技、联建光电、利亚德、彩易达、卓华光电等,更有威创、GQY、彩讯科技等传统DLP拼接企业的持续投入,甚至于液晶显示企业也开始抢滩,比如,在2015年,飞利浦、三星均已经开始针对小间距市场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