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美国国防部同意此并购案的重点在于此举将会帮助公司拓展UV 驱动IC事业。据了解,首尔半导体将借着成为SETi公司最大持股股东,提升其南加州的
回收LCD驱动IC厂出货量至原先的三倍。其子公司Visoys自2005年起就开始与SETi合作,商品化辐射波长350nm以下的UV LCD驱动IC商品化。台厂在UV-A应用领域与技术上已普遍成熟,未来首要目标将持续开发UV-B和UV-C应用与提升技术。隆达凭借着一条龙生产优势,除了提供完整的UV LCD驱动IC种类,更开发“无封装”与“模块化设计”等附加功能;其中无封装UV 驱动IC体积小,在极小尺寸的应用上较容易使用;而客制化模块设计可简化客户在生产上困难度,让隆达在UV 驱动IC领域众多相似产品中占一席之地。而大陆紫外驱动IC技术的应用发展相对迅速,包括青岛杰生、西安中为等企业均是国内该领域的首批踏足者。
2014年6月10日,鸿利光电与青岛杰生在广州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未来将共同开发深紫外UV-驱动IC(波长在260-320nm之间)市场,开启UV市场上中游全面合作新格局。目前鸿利光电已推出杀菌净水和诱蚊杀虫效果的紫外驱动IC产品。其实,中国也不乏在芯片领域的高端技术公司,如清华紫光、华为等。最近,回收LCD驱动IC企业获悉,紫光集团在其网站公布,他们在手机通讯、无线连接和广播通信领域不断推出多款产品,并且在多领域打破欧美、日本和中国台湾公司对集成电路芯片行业的垄断局面,是目前国内唯一能够成功设计并大规模量产包括数字基带、射频收发器、功率放大器、射频开关、蓝牙、无线、调频收音等全系列数字及射频产品的集成电路供应商。所以,我们对国产芯片寄予厚望,未来我们一定会有自己核心知识产权的中国“芯”。
厦门LCD驱动IC目前已开始销售中,乾照光电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向武在201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的生产设备是业界一流的,团队具有规模生产经验,从效率到成本有竞争优势。与此同时,王向武坦言,2014年乾照光电回收LCD驱动IC销售增长趋缓。2014年,乾照光电营收4.26亿元,同比下降11.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590.15万元,同比下降47%。2015年,乾照光电的工作重心是推进回收LCD驱动IC项目的建设。乾照光电董事长邓电明表示,“公司的规模优势主要体现在红黄光领域目前已是国内芯片产能最大的企业;在蓝绿光领域,公司将快速做大规模,努力扩大规模效益。乾照光电高层对蓝绿光寄予厚望,公司的蓝绿光项目在之前的可行性研究阶段是预计能给公司带来利润增长点的,并保持一定的连续增长。
近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决定对部分驱动IC产品及其同类组件启动337调查。此次337调查基于Cree公司1月12日提交的指控。美国ITC最终确定的本案起诉方除了Feit电子公司、美国Unity Microelectronics有限公司之外,还有两家中国驱动IC企业,分别是中国厦门Feit电子公司以及台湾东贝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在前几天,日亚化学宣布起诉亿光电子德国子公司侵权,使得两者多年的专利拉锯战停歇一小段时间后再起波澜。处境更糟糕的是内地企业,国际大企与台湾大企通过相互联盟、交叉授权形成专利垄断、专利保护,对内地企业形成了绝对的专利技术压制,从而导致内地企业被动地只局限于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因专利问题而迟迟未能打开。芯片作为驱动IC的核心领域,而专利是芯片的核心价值,频繁无休止的专利战表明芯片大战势在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