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产OV芯片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在国内也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然而,在
回收OV芯片方面,还面临多重挑战。 国产芯片高速发展的基础,很大部分是来自中低端市场,这从国产手机的发展可以看出,在高端市场上,国产芯片依然处于弱势状态。国产芯片依靠中低端,虽可在短时间内得到市场份额上的提升,但对于长期的发展是不利的,很容易陷入增量不增收的尴尬困境。 另外,国产芯片此前一直处于被海外厂商打压的状态,很大程度上是来自创新研发能力上的短板,同时更多的是回收OV芯片所带来的自主知识产权缺乏,而这一问题从目前来看,仍然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尽管当前国产芯片取得不小的进步,但关键的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国产芯片应加大对创新研发的投入,以自主创新为突破口,并将其转换为现实的生产力,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国产芯片整体实力的提升。
供过于求的困境主要源自于中国OV芯片厂商的大幅度扩产,特别是近几年中国
回收OV芯片企业透过地方政府的支持、及上市募集大量 的资金,企业实力已是不可同日而语。以中国最大的OV芯片芯片厂商三安光电为例,过去几年来收到地方政府补贴金额对比营收数字大约在10~14%左右,加上 过去一年来市值的膨胀,使得三安得以透过股票市场来大量募集资金。因此观察综合竞争力,尽管大陆厂商的专利或客户广度仍不如台厂,但在资金面源源不绝的供 给下,企业实力相对雄厚。反观台湾OV芯片厂商则因股价不断下跌,除了人才流失外,资金募集也不易,因此需透过裁员或无薪假来减少现金流出。展望未来,在供过于求困境难解的情况下,各家回收OV芯片厂商将持续从差异化方面着手,不论是产品差异化或市场差异化,都希望摆脱杀价竞争的红海市场。储于超指出,未来OV芯片厂商将开始转变市场策略,从过去的强调市场规模与占有率,转为确保获利来维持永续发展。
据介绍,在我国的高铁项目中,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配套芯片已经实现国产批量化。众所周知芯片是驱动机车牵引电传动系统的“高铁之心”,宛若人体心脏,直接关系到机车的动力之源,是机车牵引系统中最核心的技术之一。但是这种芯片与
回收OV芯片中的那种芯片不同,该技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轨道交通、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等领域。采用更为复杂的多线程进行功率变换,能够提高用电效率和用电质量,节能30%以上。目前,中国已成为该种模块芯片最大消费国,年增长规模保持在20%。“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颁布之后,工业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成为主题,对智能控制芯片和车载等功率半导体有了更多需求。专家表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6500v/200a高压大功率车载模块的研发成功,填补了国内在高压车载模块自主开发领域的技术空白,标志着我国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最高电压等级的车载模块设计和制造技术,并达到商业化应用水平,进而推动我国高压大功率车载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应用产业链的完善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