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消息显示,美国每年都有无数的液晶屏电子设备废料被扔进垃圾堆,尽管目前美国有着众多的
回收液晶屏驱动IC企业,但有研究者认为有比回收更能有效利用这些废料的方法。据约克大学研究者的说法,回收液晶屏驱动IC显示屏中普遍包含可用于医用的化合物“聚乙烯醇”,但过去人们只是简单地把废弃的回收液晶屏驱动IC面板进行焚烧或者掩埋。这个研究小组已经研制出了一种能从这些液晶屏驱动IC面板废料中提取出pva,并将其制成实物的方法。这些提取出来的pva可被用于制造组织支架,以帮助修复人体损伤;另外研究人员也表示这种化合物还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将这些药物运送到人体的某些特殊部位。研究小组的james clark教授称:“目前报废的液晶屏驱动IC显示器已经有25亿部左右,加上报废的液晶电视面板,总数值已经相当可观。
我们不应该只对这些废料进行简单的掩埋或焚烧处理,而应该对这些废料中的有用部分进行充分的回收。”研究小组将利用这种回收技术得到的产品称为“发泡pva”,他们在水中使用微波加热液晶屏驱动IC材料,然后再使用乙醇对加热后的材料进行清洗。由于不会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不良排异反应,因此pva材料在医学上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今年5月开始北美品牌大厂竞相启动价格战,冲击回收液晶屏驱动IC照明价格,供应链为了迎战,纷纷推出新版本因应,冲击上季营运表现,各大台系回收液晶屏驱动IC厂陆续公布第3季财报,单季营运表现两样情,回收液晶屏驱动IC封装厂普遍小幅度获利,晶片厂则因稼动率偏低,影响晶电出现毛损率达5.18%,赤字幅度因而扩大。
再看国际,今年台湾回收液晶屏驱动IC产业艰辛,不过亿光在回收液晶屏驱动IC照明元件出货回升之下,上季获利逆势成长,每股税后纯益达0.96元(新台币,下同),累计今年前3季每股税后纯益为3.01元,为罕见回收液晶屏驱动IC产业有实质获利的厂商,今年台湾回收液晶屏驱动IC产业仍旧呈现上瘦下肥,封装厂表现优于上游晶片厂。亿光公布第3季财报,获利逆势较第2季成长,单季税后纯益达4.1亿元,较上季成长30%、年减42%,每股税后纯益为0.96元,合并毛利率达23.39%,也优于第2季的22.25%;累计亿光今年前3季获利达12.85亿元,较去年同期衰退20%,每股税后纯益达3.01元,仍是回收液晶屏驱动IC产业每股获利王,也是少数有实质获利的回收液晶屏驱动IC厂。外资券商认为,亿光上季有1.08亿元汇兑收益,使得每股税后纯益符合预期,预估亿光本季营运表现可望持平,全年每股盈余预估值恐修正至不到4元,略低于今年初的预估。
总体来看,关于回收液晶屏驱动IC的应用方面,国外企业走的比较领先,涉及领域较广泛,但是国内企业目前还主要是局限于传统的照明、医疗和杀菌领域。国内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对液晶屏驱动IC应用研究较少,同时由于液晶屏驱动IC封装寿命及效率提高问题,目前还没有最优的方案,依旧是国内外申请的一个热点,鉴于此,笔者认为,国内科研院所在继续开展对液晶屏驱动IC芯片、封装等研究工作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发回收液晶屏驱动IC的应用,拓宽应用领域;同时将专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研究成果产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