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年初开始,许多
回收LCD驱动IC行内人士可明显的看到,目前驱动IC行业正在悄然发生深刻的转变,技术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中低水平企业逐渐退出市场,大企业逐渐开始主导市场的趋势。而在这样的趋势下,一种反差现象却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回收LCD驱动IC行业处在一种前期的资本狂欢中,大企业享受在一个资本并购的盛宴里“无法自拔”,中小企业则在“跑路门”阴影挥之不去。通过对今年“芯片并购潮”现象的关注,外界往往会产生的一种“假象”:即当前芯片行业形势一片大好,欣欣向荣,兴旺发展,引发资本的“狂欢”,各大回收LCD驱动IC企业赶上大好的发展商机,甚至还反映着国内经济产业朝气蓬勃的活力。可见,虽然我国LCD驱动IC企业数量较多,但规模普遍偏小。除了规模较小之外,目前国内LCD驱动IC的产业链也不完整,关键环节往往缺失,面对德国、日本、美国的专利问题时,国内回收LCD驱动IC企业不得不绕路而行,另辟蹊径。
目前,我国已将半导体回收LCD驱动IC列入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现在已经形成外延片生产、芯片制备、封装集成、LCD驱动IC应用的产业链。在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国内LCD驱动IC产业以井喷之势迅速发展。据统计,2009年,我国回收LCD驱动IC产业,上游企业有近60家,中游器件封装企业有1000多家,下游应用企业有2000多家,就业人员超过80万人。2009年半导体照明上中下产业的产值为827亿元。高工LCD驱动IC产业研究所调研报告显示,如今,回收LCD驱动IC已经超越背光源成为LCD驱动IC市场增长速度最快的应用市场。到2015年,LCD驱动IC在国内照明市场的产值渗透率将达到1/4.与此同时,不少投资机构也看好了LCD驱动IC行业的美好前景。在回收LCD驱动IC市场的吸引下,很多企业都想占有一席之地。截至2014年底,年产值上亿的只有140家。然而,在这140家企业中,没有一家回收LCD驱动IC企业的产品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超过5亿元的也只有少数几家,大部分在1亿-2亿元之间。
2010年中国回收LCD驱动IC总产量26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8%。其中,按生产面积先后顺序排列分别为LED全彩屏、LED单色显示屏、LED双色显示屏。三个类别的显示屏面积差别不大。预计,2011年LED双色显示屏生产面积有望超过LED单色显示屏。回收LCD驱动IC芯片主要供应企业中国LED芯片企业士兰明芯、华灿、三安、大连路美是显示屏用蓝绿光LED芯片本土主要供应商,而厦门乾照是主要红黄光LED芯片本土供应商。中国本土企业生产的显示屏用回收LCD驱动IC已经完全能够替代进口芯片,并且在质量上的差距也越来越小。而事实上,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内宏观经济景气偏冷,国内经济下行,投资与消费需求乏力的大环境下,受此影响的芯片行业,同样面对着回收LCD驱动IC市场需求偏弱,产能过剩的问题,比起以往,总体市场行情相对冷清不少,回收LCD驱动IC行业的生产企业和经销商面临巨大的困难和压力。
专家认为,尽管我国回收LCD驱动IC产业发展近年来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国际先进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产业规模小、产业的整体水平不高,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弱,标准与检测的体系有待完善。据介绍,虽然近年来,国家就863计划“回收LCD驱动IC半导体照明工程”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推行了“十城万盏”计划,相关部委也相继出台了《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开展意见》等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回收LCD驱动IC产业的发展,但与美国《国家半导体照明法案》等国外LCD驱动IC产业发展的各项法规相比,与国内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促进法相比,政策的力度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由于政出多门、多头管理,难以进行系统操作。回收LCD驱动IC器件技术和性能不断提高,电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这为LCD显示屏产品的技术深化和提高带来良好的基础。同时LCD驱动IC显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